涂料所用流平剂一般分为混合溶剂类、丙烯酸类、有机硅类、氟碳聚合物类以及醋丁纤维素类。由于其低表面张力的特性,流平剂除了能够帮助涂料流平,亦可能造成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考虑流平剂对涂料重涂性、抗缩孔的不利影响,且需要通过试验对选用的流平剂进行相容性测试涂料在线coatingol.com。下面将介绍混合溶剂类、丙烯酸类和有机硅类流平剂的各自特点,并浅析流平剂的使用要点。
1. 混合溶剂类流平剂
它基本是由高沸点的芳香烃类溶剂、酮类、酯类或多种官能团的优良溶剂、高沸点溶剂混合物为主要组成。
在配制使用时,应注意其挥发速率、挥发平衡及溶解力,使涂料在干燥过程中具有平均的溶剂挥发性速率及溶解力。如果挥发速率过低,长时间保留在漆膜内释放不出来,会影响漆膜的硬度。
这类流平剂仅适用于改善涂膜溶剂干燥太快和基料溶解性不良而产生的流平缺陷(如缩孔、发白、光泽不好),用量一般为全漆量的2%~7%。它会延长涂膜的干燥时间。对于在立面上涂装容易产生流挂的常温干燥涂料(如硝基漆),不仅对流平有帮助,而且有助于提高光泽。在干燥过程中还能防止溶剂蒸发过快导致的溶剂爆泡和针孔。尤其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使用,能防止漆膜表面过早地表干,提供均匀的溶剂挥发曲线,防止硝基漆白雾现象的出现。这类流平剂一般配合其它流平剂协同使用。
2. 丙烯酸类流平剂
这类流平剂多是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其特点为:
(1)丙烯酸的烷基酯起提供基本表面活性的作用;
(2)其−COOH、−OH、−NR能帮助调整烷基酯结构的相容性;
(3)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最终的展布性能直接有关具有临界相容性以及聚丙烯酸酯的链构型都是成为合适流平剂的必要条件,其可能的流平机理主要表现在后期;
(4)在许多体系都表现出抑泡和消泡性能;
(5)只要流平剂中有少部分的作用基团(诸如−OH、−COOH),对重涂的影响就几乎感觉不到,但仍有影响重涂的可能性;
(6)也存在匹配极性和相容性的问题,同样需要试验选择。
3. 有机硅类流平剂
有机硅类是指以硅氧键链(Si−O−Si)为骨架,硅原子上接有机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绝大多数有机硅化合物都带有低表面能的侧链,因此有机硅分子由很低的表面能和很低的表面张力。
最常用到的聚有机硅氧烷类助剂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作甲基硅油。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消泡剂,低分子量型号更具有促进流平的效果,但由于严重的相容性问题,往往容易导致缩孔或无法重涂。因此聚二甲基硅氧烷必须经过改性才能被安全有效地使用于涂层。
改性的方式主要有:聚醚改性有机硅、烷基和其它侧基改性有机硅、聚酯改性有机硅、聚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氟改性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改性方法众多,但均以改善其与涂料的相容性为目的。
这类流平剂通常兼具流平和消泡的双重效果,使用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与涂料的相容性。
4. 使用要点
选择合适的种类:要根据涂料的类型和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流平剂。选择流平剂时要考虑其成分和性质以及与涂料本身的兼容性;同时,往往要组合使用各类流平剂或其他助剂,才能平衡各方面的问题。
注意添加量:过量添加会导致涂装面出现缩孔、流挂等问题,而添加量太少则无法起到流平的效果。通常要根据涂料的黏度和流平要求,遵循试剂的使用说明,并结合实际试验效果,确定添加量。
涂布方式:涂料的流平性能受到涂布方式的影响。在使用流平剂时,可以依据采用刷涂、辊涂或喷涂等方式,以充分发挥流平剂的作用。
搅拌:在使用流平剂时,应充分搅拌涂料,使流平剂均匀分散在涂料中。搅拌的时间应根据流平剂的特性而定,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参考文献:刘文涛(中南大学)《涂料流平机理及流平剂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