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隔震支座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地震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范围广、伤亡多、灾害重,这些地震灾害,特别是近年发生的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与此同时,桥梁作为生命线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损毁、中断便等于切断了地震区的生命线,次生灾害将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大大加剧。受到这些地震灾害的教训后,基于桥梁抗震设计的结构控制技术,开始在我国桥梁工程界得到日益重视,并逐步开展了桥梁减隔震设计研究(欢迎免费注册,登陆中国涂料在线(涂料在线)行业门户网址www.coatingol.com,免费发布供求,免费发布产品,免费发布企业动态)。以往的桥梁支座设计中均考虑了抗震的概念,一般均是根据地震加速度峰值,由支座锚栓的剪切来承受全部地震力,既:主要是抗震,未考虑地震消能和隔震的相应措施。大地震的发生,导致不少桥梁支座发生支座锚栓剪断或支承垫石被剪坏,给地震后桥梁的恢复带来了困难。如何保证在发生地震时桥梁支座的工作性能,使桥梁支座不破坏或尽量少破坏,并在地震后能尽快恢复支座的功能,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减隔震技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先进、有效的手段。

常用的桥梁减、隔震支座形式
摩擦阻尼型减隔震支座
摩擦阻尼型减隔震支座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支座,它通过支座的摩擦阻尼耗能,增加地震时支座的位移量,从而降低结构的自振周期,达到减小地震力的目的。一般摩擦阻尼型减、隔震支座一般采用聚四氟乙烯板与不锈钢板的滑动摩擦,来达到摩擦耗能的目的。
采用摩擦阻尼型减、隔震支座的缺点:在支座发生地震位移后,支座本身无法复位,因此通常应采取其他措施,使支座复位。
粘滞阻尼型减、隔震支座
粘滞阻尼型减、隔震支座是在普通活动支座的两侧设置粘滞阻尼器,支座正常使用时,桥梁梁体的温度变位,由于变位的速度缓慢,粘滞阻尼器几乎不产生位移阻力,而在地震时,粘滞阻尼器在快速地震力的作用下,几乎不能发生位移,将产生很大的位移阻力,此时桥上的活动支座成为一个固定支座,使全桥的全部桥墩共同承受地震力,达到减震的目的。该种支座成本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