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阻燃体系是膨胀型防火涂料的核心功能单元,通过多组分协同作用,在高温下形成隔热膨胀炭层,延缓热量向钢基体的传递。在20世纪70、80年代,脱水催化剂/成炭剂作为最初的阻燃体系被应用于膨胀型防火涂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将其与发泡剂进行有效结合,显著增强了防火涂层的耐高温性能,有力地促进了此类产品的迅猛发展。现如今,膨胀阻燃体系主要包含脱水催化剂、成炭剂及发泡剂3个核心组分。 在高温火场环境中,各组分通过分阶段协同机制实现阻燃增效:脱水催化剂首先促进基料脱水炭化,成炭剂随即交联形成三维碳质骨架,同时发泡剂受热分解产生惰性气体,使炭层膨胀形成具有闭孔结构的致密泡沫炭层。该膨胀炭层兼具优异的热绝缘性、低导热系数和抗高温氧化特性,可有效阻隔热量传递、抑制氧气扩散并延缓可燃物热解,从而为基材提供持续的热防护屏障。这种多组分协同阻燃机制现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防火领域的重要技术路径。
脱水催化剂是膨胀阻燃体系的关键组分之一。 在高温下,脱水催化剂能够加速涂层热分解,促使成炭剂发生脱水反应,进而形成稳定的多孔炭层结构,有效减少毒性有机物的释放,降低火灾危害。传统卤系阻燃剂因毒性问题逐渐被淘汰,磷酸盐及其衍生物成为主流。并且磷酸盐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例如,聚磷酸铵是一种热稳定性良好,且在热解过程中不产生腐蚀性气味的磷铵混合物,也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无卤阻燃剂。然而,这类含磷类脱水催化剂对环境的影响,如导致水体富氧化等,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泡剂是一种能有效保护建筑物免受火灾危害的特殊材料。火灾发生时,发泡剂可释放HCl、NH3等物质,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同时促进脱水催化剂的生成,最终形成一层隔热性良好的膨胀炭层,为建筑物提供防护。然而,发泡剂的使用效果与温度密切相关。若使用温度过低,发泡剂会先释放一定量的空气,阻碍充分的多孔炭层形成;若使用温度过高,则会破坏原有的碳层,降低整个防火体系的性能。因此,选择与基料相匹配的发泡剂是保证涂料防火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成炭剂是膨胀体系中炭层骨架的重要的来源。 在高温环境下,成炭剂与脱水剂、发泡剂协同发挥作用,成炭剂在脱水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脱水炭化反应,生成多孔炭质结构,增强结构稳定性,延缓热量传递。此外,有部分成炭剂还可减少有毒烟雾的释放。 成炭剂作为膨胀型炭层的结构基础,其多孔碳层构建受羟基/碳含量配比、热分解特性及交联速率等多参数协同调控,直接影响炭层阻隔性能与热稳定性。在工业实践中,通常会选择反应速度较低、炭含量较高,且分解温度与脱水催化剂、发泡剂相近的物质作为成炭剂。
目前,对脱水催化剂、成炭剂和发泡剂组成的阻燃膨胀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其组分间的协同阻燃效应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在钢结构防火涂料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然而,该体系在极端热冲击下仍存在炭层结构致密性不足、膨胀效率衰退等问题,直接影响耐火极限的提升。对此,研究人员正聚焦于3组分复配比例优化、界面相容性增强及添加剂改性技术开发,通过构建梯度热解结构、引入催化成炭助剂等创新方法,突破传统体系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技术瓶颈,这已成为实现防火涂料耐高温性能 与长效服役特性的关键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