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₃)形成的前体物,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工业涂装行业因其涂料、稀释剂等高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使用,成为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东省作为工业大省,工业涂装行业VOCs减排潜力巨大。近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以源头替代为核心,创新政策工具,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上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引领:源头替代推动治污革新
传统工业涂装工艺依赖溶剂型涂料,VOCs排放强度高且末端治理成本高昂。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精准施策,将“源头替代”作为治污核心路径,通过推广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Low-VOCs)含量原辅材料,从生产端减少污染物生成。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末端治理压力,更从根源上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政策实施以来,山东省已对27家企业实施“豁免”政策,即对采用源头替代技术的企业豁免部分VOCs排放监管要求或给予财政奖励。数据显示,这些企业累计减排VOCs约862吨,相当于减少数百吨大气污染物输入,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双向共赢:环境减负与经济增效并行
源头替代政策的落地,实现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对纳入豁免的企业而言,政策红利直接转化为经营成本的降低:
运行成本显著下降:现有企业通过改用低VOCs涂料,年运行成本减少超673万元。例如,水性涂料替代油性涂料后,企业无需投入高额的废气收集和燃烧装置维护费用。
新建项目轻装上阵:政策为新上马的涂装项目提供审批便利和资金支持,节省建设费用151万元。这加速了企业技术改造进程,助力绿色产能快速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并未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低VOCs原辅材料的推广同步带动了涂料行业技术创新,环保型涂料的性能已接近甚至超越传统产品,为下游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
机制创新:从“被动管控”到“主动激励”
山东省的实践突破了传统环境治理的单一管控模式,构建了“政策激励—技术支撑—企业受益”的良性循环:
动态豁免机制:通过设定技术门槛,对持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企业给予阶梯式政策支持,形成“早改早受益”的示范效应。
审批流程优化:简化豁免申请程序,缩短审批周期,使政策红利快速触达企业。
资金精准投放:将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向源头替代项目倾斜,降低企业技术改造的初期投入压力。
这一机制创新不仅提升了政策执行效率,更激发了企业自主减排的内生动力。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60%的省内重点涂装企业启动低VOCs技术改造计划。
未来展望:扩面提质,打造治污新标杆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明确,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深化VOCs治理:
扩大豁免范围:逐步覆盖更多中小型涂装企业,尤其针对产业集群区域推行“整体替代”试点。
强化技术支撑:建立低VOCs材料应用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
完善市场化机制:探索碳排放权交易与VOCs减排联动,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
结语
山东省工业涂装行业VOCs治理的实践,为全国重点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山东方案”。通过源头替代政策的精准发力,该省在实现精准治污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了“减污降碳”的真实收益。这一模式不仅彰显了政策工具的创新价值,更昭示着: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环境治理完全能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山东有望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树立新标杆。